浅谈的互动假说对国内儿童二语习得发展的启发(2)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们在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很少通过直接指出儿童语言中的错误,也就是传递负面信息(negative evidence)帮助儿童习得语言,而是直接为儿童提

人们在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很少通过直接指出儿童语言中的错误,也就是传递负面信息(negative evidence)帮助儿童习得语言,而是直接为儿童提供正确的示范,也就是隐性负面信息(implicit negative evidence) (Long, 1996) ,协助儿童实现语言的习得。

在后续的研究中,Long(1996)指出环境对于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是通过选择性注意和学习者二语加工能力发展来实现的,通过意义协商过程,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意义协商是指在沟通中当理解遇到困难时,沟通双方可以通过对方给予的反馈,通过重复、解释、改变语速等方式进行语言上的调整,从而达到可理解的目的。

Mackey(1999)在他的研究中,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互动和意义协商是否在疑问句句型知识习得上起到推动作用。测试对象为中低水平的成人学习者,他们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信息补充任务,提出或者回答问题。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本族语者进行互动交流,另一组则无互动。通过测试发现,有互动交流的一组在前测时按照陈述句的语序加疑问句语调来提出问题,没有使用wh-词汇;在中测时,通过与本族语者的互动,开始使用wh-词汇但是仍然未改变语序;但是到后测的时候,通过本族语者的持续性参与,已经可以使用助动词,正确地表达疑问句。与之相对,在无互动交流的一组中没有表现出对疑问句句式的习得。通过此项研究,可以看出参与互动可以推动二语习得,相比无互动的一组更好地习得了疑问句的语法知识。通过合理的任务设定,不管是在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流过程中,非本组语者之间,还是在流利交流者与非流利交流者之间,都显示意义协商的过程对语言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由于可理解性输入是交流的起始点,Long提出了三种可理解性输入的方法:使用学习者已经习得的简单词汇或句式;语境提供的线索和对会话中句式的修正。Long提出的交际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既包括语言的调整,也包括会话调整。语音、词法和句法以及语义三个方面包含在语言调整之内。语音的调整关注的是交流一方根据从另一方获得的语音输入进行的模仿、修正等行为,可以协助习得者提高语音的准确性。互动过程中词法和句法的调整可以加深习得者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语义的调整会使表述更准确、更有深度。关于会话调整,交流双方可以通过调整会话内容和结构使交流内容更容易理解。

早期的研究多关注本族语者在与非本族语者在对话过程中,通过完成设定的对话任务,推动有意义的交流。正如Long(1996)自己所说,互动假说的实证研究大多数都是在西方的教育机构进行的。关于互动假说的多数研究也是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于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国家,针对儿童的外语习得研究并不多见。

3 互动过程中儿童情感因素的考虑

Krashen(1985) 提出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情感因素的影响因人而异,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或加速语言的掌握。Krashen 认为动力、性格和情感状态是影响习得语言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成人具备比较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力,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对于儿童二语习得者,由于其年龄、心智以及认知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需要对于情感因素给予关注。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开朗的性格、熟悉的学习环境以及放松的心态都可以对语言习得起到积极影响;反之学习动力不足,陌生的环境以及过于焦虑都可能影响习得的有效性。对于儿童来说,在互动的过程中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促进儿童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

4 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习得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就是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设施、设备等建立的仿真语言环境、所创建的语境形成的模拟语言环境等(邓曼英,2013)。

在国内针对儿童的英语习得,在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也就是宏观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善微观环境,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家庭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儿童习得外语。

具体来说在有英语本族语教师的参与下,儿童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接触到地道的语言,通过互动和意义协商,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逐步习得语言。在没有本族语教师的参与下,首先,要求国内的英语老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原版音频、视频、阅读材料等的输入,弥补语言上的差异;第三,在课程教授之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设想在于儿童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场景,通过利用语料库等资源,准备充分的语言样本。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hjkxygl.cn/qikandaodu/2021/0626/828.html



上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的优化

环境科学与管理投稿 | 环境科学与管理编辑部| 环境科学与管理版面费 | 环境科学与管理论文发表 | 环境科学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环境科学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