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春:世界旅游全面复苏大环境正在形成,数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京报讯(记者瞿晓义)9月3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会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和旅游机构,共同举办“2021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

新京报讯(记者瞿晓义)9月3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会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和旅游机构,共同举办“2021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山旅游峰会暨2021世界旅游合作发展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次会议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和旅游复苏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疫情防控常态下,促进世界旅游业和平、包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京报记者专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就世界旅游和城市旅游复苏、改革重塑、新模式新业态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进行采访.

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数字内容为中心的旅游业逆市崛起

新京报:当前形势下,世界旅游和城市旅游复苏的难点是什么?

李宝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旅游业的重大变化。 2020年,国际游客量骤降73%,降至30年前的水平。 2021 年 1 月至 5 月,全球国际游客量较 2019 年下降了 85%。鉴于旅游业依赖人口流动和社会互动,旅游城市已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远程办公、预防接触等防控疫情措施,加速了与旅游业相关的生活观念和出行方式的转变。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和限制措施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影响了国际旅行的恢复。为恢复国际旅行,应采取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和技术,通过循证决策更好地衡量和管理城市旅游。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旅游业为居民及其居住社区的福祉做出贡献,增进相互了解,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新京报:未来世界旅游复苏的道路上会有哪些新机遇、新途径?

李宝春:短期内,恢复游客信心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帮助世界旅游城市安全地接待游客,最大限度地减少旅行限制的不确定性。现阶段,加强城市之间的团结合作,支持旅游业复苏,为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共同愿景做出贡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虽然世界旅游业发展仍存在曲折,但整体复苏环境正在形成。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王宏在会上表示,此次疫情在对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了旅游改革进程。一些新兴企业蓬勃发展,促进了世界旅游业。呈现出积极的复苏趋势。例如,旅游市场的需求更多地转向内部流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旅游市场将成为支撑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再比如,旅游供给更加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低密度关键词的多元化旅游成为旅游供给的主要方向。此外,科技赋能也将加速旅游业复苏。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旅游场景,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发展的内容、规模和速度。与此同时,伴随技术进步的旅游商业模式也在加速变革。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互动越来越普遍。

新京报:世界旅游业在逐步复苏的同时,也进入了改革和重塑时期。未来会出现哪些新的业态和模式?

李宝春:旅游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在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新冠疫情影响,自由行、定制游、亲子游等新型出行模式对传统的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模式提出了挑战。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逆市崛起。世界旅游城市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实现智慧旅游从单个景区、单个城市向跨区域、多城市联动发展的转变。

北京推动城市旅游发展,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

新京报:请谈一智慧旅游城市详细介绍?

李宝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旅游服务的创新,不仅带来了消费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出行方式其中提供旅游服务。顺应旅游数字化转型趋势,旅游城市要积极吸收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经验,以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旅游城市数字化发展,提高城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具体而言,世界旅游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必须顺应后疫情时代旅游变化趋势,发挥数字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未来,低密度、分散、户外的旅游活动将受到青睐;广泛采用网络会议、虚拟旅游、网络购物、乡村旅游、汽车旅游等适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出行方式;提前预订、核酸检测、测温等防控措施已成为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此外,世界旅游城市不仅要鼓励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还要审慎监管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确保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hjkxygl.cn/zonghexinwen/2021/0904/939.html



上一篇:农学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介绍
下一篇:臻络科学完成亿元B+轮融资,启明创投和斯道资本

环境科学与管理投稿 | 环境科学与管理编辑部| 环境科学与管理版面费 | 环境科学与管理论文发表 | 环境科学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环境科学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